
5月13日,宜春市召开全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宜春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正出席会议并介绍全市油茶产业发展情况。市林业经济发展中心主任童敏、副主任熊涛就下一步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的重点、油茶产业扶持政策和补助标准等进行答记者问。
近年来,宜春市深入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江西省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资源培育、精深加工和市场拓展为主线,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效益进一步释放。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约274.8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面积约137.5万亩,约占全省的18.8%。全市有4个县(丰城、高安、宜丰、袁州)被列为全国油茶项目重点县,11个县市区中有6个县油茶林面积超过10万亩。
一是因地制宜抓培育,油茶资源优质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宜春市作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主产区的核心区,有着油茶发展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等优势。宜春市聚焦油茶生产任务,持续提高培育水平,有力促进了油茶资源培育扩面提质。油茶良种繁育全省领先,油茶良种育苗单位41家,约占全省1/2;省定点采穗圃800多亩,约占全省1/3,年出圃良种苗木达3000万株。油茶生产覆盖全境,建有连片万亩以上基地6个,5000—10000亩连片基地15个。丰城、袁州油茶苗木繁育基地全国知名,全市新种植的高产油茶良种使用率达100%。
二是转型升级强产业,油茶加工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龙头带动,聚焦产业创新升级,全力延伸油茶产业精深加工链条。全市现有油茶加工企业514家,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4家,约占全省的1/3,国家油茶重点企业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0家,中国油茶百强企业3家,年油茶籽加工能力可达75万吨。主要产品有茶油以及利用茶油、茶皂素生产的护肤、洗涤、生物农药等多元化产品。其中江西星火农林探索出良种繁育-高产油茶种植-茶油加工-茶香白鲜菇培育-有机肥生产的油茶微循环产业链,有力提高了油茶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青龙高科软塔技术进行油脂加工已达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全市油茶综合产值达88亿元,茶油产量达2.34万吨。
问题一:油茶产业是宜春的特色林业产业,请问下一步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答:油茶作为宜春特色产业,拥有丰厚的油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下一步我市将主要推进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高质量推进油茶资源培育。按照《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修订)》各项技术和管理要求,推进油茶新造、低改和提升三大类型资源培育,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推广油茶发展经营模式。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五统一分”等经营模式,发展适度规模集约经营。
三是高质量推动产业融合。重点支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加工规模、改善加工工艺、提高研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有针对性的强链、补链、延链,支持重点县(市、区)打造油茶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利用特色油茶文化,推动油茶文旅融合,探索建设以油茶为主题的,集体验、休闲、旅游、康养、研学等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
四是高质量推进油茶品牌建设。加大力度支持开展“宜春油茶”区域品牌宣传,通过油茶文化节、油茶博览会等活动,着力提高宜春油茶品牌影响力。
问题三:请问我市油茶项目现行补助标准是什么?群众如何申报?
答:当前我市油茶项目补助主要集中在资源培育上,主要分为三种建设类型。
一是油茶新造。对按照《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技术要求进行项目实施的,经省林业局验收合格,一次性补助1000元/亩。
二是油茶提升。对林龄在 6 年~11 年、进入结果盛产期,但因初植密度过大、良种混杂等原因连续两年茶油产量未达到预期目标的油茶林可以实施提升项目,符合《指南》技术要求的,一次性补助200元/亩。
三是油茶低改。对林龄在 12 年~50 年、长期荒芜或经营管理粗放,但仍具备改造价值的油茶林可以实施低改项目,符合《指南》技术要求的,一次性补助400元/亩。
以上三类项目,群众可直接到所在县市区林业局或乡镇林办进行登记申报,并提供项目所需资料,先做后补,项目验收合格后发放补助。
来源:市林业经济发展中心
作者:何定军
编辑:吴群
监制:黄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