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花油茶是一种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花朵颜色为红色,因此而得名。红花油茶属小乔木,树形优美,早春开花,叶色深绿,适宜在园林中栽培观赏,也可以规模化种植,其茶果可以晒干榨油,且可从中提取出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该油料在治疗高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方面功效显著,因此市场需求量略高于普通油茶。
首先应该选择良种壮苗,该示范基地选择苗木种类为广宁红花2 年生大杯苗,在培育初期,首先利用育苗小杯进行育苗,杯的规格为6.5 cm×6.5 cm、8 cm×8 cm、8 cm×10 cm、10 cm×10 cm 不等。基质以泥炭土和黄心土为主,比例为2∶3,在幼苗生长期间,当长出第3片真叶时,施加复合微生物肥,使氮磷钾总养分量含量超过80%,有益活菌数超过0.2 亿/g,有机质超过20%。当长到一定规格后,移植到育苗大杯中,杯的规格为10 cm×12 cm、13 cm×16 cm、16 cm×16 cm、17 cm×21 cm、18 cm×23 cm 不等。根据出圃规格和造林目的,合理选择大杯规格,之后施加有机水溶液肥,氮磷钾总含量大于24%,有机质含量超过45%,每10 天喷施1 次,当苗木达到出圃规格后,直接上山造林,运输前用黄泥浆涂抹根部,防止水分过度流失。
在选择造林地时,应该选择有效土层厚度在40 cm以上,坡度较小,土壤肥沃,排灌良好,pH 在5.0~6.5 的黄壤或砂质红壤示范林,在造林前30 d 左右进行整地与清理,适当保留山脚、山腰和山顶植被,利用机耕挖带方法松土。之后在整地过程中,对于坡度超过25°的地区,沿山体等高线方向设置种植带,带宽约为1.5 m,带间距约为3 m,之后在带中挖竹节排水沟,沟的规格约为20 cm×25 cm,土壤深翻深度约为30 cm。之后挖定植穴,定植穴规格为两种,分别是圆形定植穴和方形定植穴,方形定植穴规格为50 cm×50 cm×50 cm,圆形定植穴直径约60 cm,如果是坡度低于25°地区,可以不开设种植带,直接采取上述方法挖定植穴。在挖穴之后及时施加基肥,每穴施加复合肥0.5 kg。
在造林植苗过程中,应选择雨季移栽,为了避免苗根受到强风和强日照影响,最佳移栽季节在1 月—3 月,最晚不得超过4 月上旬,在定植过程中保证根系舒展,摆正植株,扶植,之后回土,回土过程中轻轻上提植株,覆土完毕后,踩实,浇定根水。如果3月前后移栽时节气温回升较慢,或者遇到极端恶劣天气,可适当覆盖地膜,在以苗为中心,半径1 m 的周围区域覆盖塑料膜,四周用土盖紧,可以有效维持地温,避免苗木受冻受潮。移栽密度在2.5 m×4 m 即可,即66 株/亩~67 株/亩。
4.1 除草培蔸 营林技术人员利用3%草甘膦喷雾去除深根性杂草,该类药剂属于广谱性内吸传导除草剂,可有效根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幼林争水争肥,在除草过程中,对于移栽时没有栽正的幼树,或者未能扶正的幼树,如果在后续生长阶段松土下沉,将导致苗木歪斜,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若又遇到风雨天导致根部积水,将引发根腐病、茎腐病。因此,要想防止穴土下沉积水,应该及时在栽后培土壅蔸正苗,时间约为4 月底,壅蔸过程中做好扶正和打顶等工作,除草培蔸次数为每年3 次,造林第2 年后每年2 次,即2 月—3 月和7 月—8 月。
4.2 幼苗遮阴 由于油茶幼树对光照条件的要求不高,过强的照射可能导致幼龄树林蒸发过多,不利于嫩枝嫩叶生长。因此,当油茶苗长至100 cm 左右、枝干较为强壮时,对于周围杂灌、杂木可适当保留,通过杂灌、杂木遮挡住部分阳光,且遮阴一直持续到第3 年为止。
4.3 追肥管理 在红花油茶种植管理期间,高峰林场将科学追肥作为实现油茶高产的主要措施,通常情况下,造林当年不追肥。自造林第2 年起,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1次,春季施肥时间集中在2 月—3 月,秋季施肥时间集中在9 月—10 月,每株施加三元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施加量为50 g/株~100 g/株。第3 年施加复混肥,施加量为150 g/株~200 g/株。造林第4年施加三元复合肥,每株施加200 g~250 g,之后每年施肥均在前一年施肥量基础上增加50 g 左右,施肥类型均为三元复合肥,施加频次均为春秋各一次。
在造林第8 年后,施加量为350 g 株~500 g/株,采取沟施法,施肥沟规格约为25 cm×50 cm~35 cm×60 cm,均匀施加肥料后覆土。如果在红花油茶盛花盛果期,除以上施肥方式外,还应该施加0.5%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溶液,以此提高油茶含油率,促进油脂转化,增强树体生长;或者在秋冬季节,为保证油茶顺利过冬,施加保暖越冬肥,施肥时间集中在11 月—次年1月,其中施加有机肥1.0 kg/株,钼酸铵0.25 g/株,硫酸亚铁0.28 g,硫酸镁50 g,以此保证油茶在翌年春天长势旺盛,增加茶果茶油产量。
修剪定型的最终目的为增强树势,因此要想保证油茶植株形成合理树形,应该在第一年进行整形定干,距离地面20 cm~30 cm 处留取主枝,保证主枝方位合理,生长强壮。在第2 年每个主枝上保留强壮分枝,分枝数量为2~3 个。定植后第3 年在副主枝基础上培育正副主枝,以此强壮春梢,从而增强新枝生长。通常情况下,修剪类型以开心形树冠和自然圆头形树冠为主,该种树型可以提高红花油茶叶面积指数,促进树体光合作用,从而保证产量稳定。
在油茶整个生长期间,对于老弱枝条应及时短截更新,同时清除病虫枝和枯枝,避免枝条不合理交叉,控制生长过旺的结果枝。以此保证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趋于平衡,促使树体饱满、透光、通气,为高产打下基础。
6.1 根腐病 高峰林场常见油茶病害为根腐病,在发病初期,油茶次生根少。因此,当植株感染病菌后,病菌直接从细根或支根侵入根韧皮部,发病后出现水渍状暗斑,后续颜色变深成为褐色,根茎部位树皮腐烂坏死,且有灰白色菌丝体,病树大多于7 月—8 月落叶落花落果,最终枯死。因此,营林技术人员应该在夏季及时开排水沟排水,避免雨水侵入导致病菌蔓延,同时喷施30%恶霉灵水剂600 倍液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进行灌根防治,防止病害传播。此外,如果该地区土壤黏重,保肥能力差,也会导致根腐病的暴发。因此,应强化树势,在喷施化学药剂的同时追施有机肥,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6.2 炭疽病 该林场油茶炭疽病一般多集中于5 月初和8 月—9 月,病发时病果周围出现黑褐色斑点,严重时整颗果实变黑,之后开裂、散落。如果是枝叶感染,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呈紫红色,病斑呈半圆形,后期病斑中心呈灰白色,出现黑色小点,如果是花蕾染病,多在基部鳞片上出现黑褐色斑点,之后斑点为灰白色。该类病害是红花油茶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顽固性病害,在林场内部长期盛行,在短期内难以轻易消灭,因此在防控过程中,应该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及时摘除林地内病枝病果,减少重复浸染机会,同时结合复垦和修剪技术,增强树势。同时在春梢长出之后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和1%波尔多液,每10天喷施1 次,连续喷施1 个月左右即可见效。
6.3 茶毒蛾 茶毒蛾主要以幼虫危害,取食红花油茶嫩梢和嫩叶,严重时能将茶树叶片取食殆尽,此时营林技术人员应该在每年11 月至翌年3 月结合中耕培土适时灭蛹,或者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也可以在3 龄幼虫之前综合利用80%敌敌畏乳油3 000 倍液、25%亚胺硫磷乳剂2 500 倍液、90%晶体敌百虫乳剂2 500 倍液进行综合防控。也可以在成虫暴发期喷施98%巴丹可湿性粉剂和10%氯青菊酯乳油。也可以利用35%赛丹乳油2 000 倍液,结合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1 000 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或者利用生物防治法,在红花油茶造林地喷施青虫菌喷雾,每克含有10 亿活孢子,田间防效达80%以上。
6.4 象鼻虫 高峰林场红花油茶在每年5 月最易暴发象鼻虫害,该类害虫以幼虫蛀害最为严重,且容易引起油茶炭疽病,使得茶树减产。营林技术人员要想降低虫口密度,必须消灭大量幼虫,在3 龄虫盛发期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也可以在4 月—7 月的成虫盛发期,喷施90%杀螟丹1 000 倍液,结合50%倍硫磷乳油2 000倍液和10%天王星3 500 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以此抑制虫害大面积暴发。
综上诉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各位种植户朋友参考学习,如果大家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转发,点赞,关注一下笔者,谢谢!
来源:油茶人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但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我
们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我们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