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宜春市油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联系我们

手机端
扫一扫,手机浏览

当前位置: 平台首页  > 种植技术  > 查看详情

油茶丰产技术

日期:08-09  点击:2012  属于:种植技术

油茶泛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属200多个物种中我国有一定栽培面积和栽培历史的有饮料树种茶树和观赏树种山茶花及木本油料树种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等十几个物种,木本油料树种中以普通油茶栽培面积最广,我县自然分布的均为普通油茶。

一、油茶的主要经济性状和效益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的14个省区的低山丘陵地带,栽培面积5000余万亩。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对于人均耕地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50%的我国(人均耕地1.4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县位于亚热带北带,油茶是新县的乡土树种,全县油茶分布面积12万亩,但由于经营粗放,年产茶油75万公斤左右。新县是一个山区县,农村居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解决温饱的最低耕地面积标准(人均0.8亩)。通过对现有12万亩油茶林进行综合改造和集约经营,同时在适生区新造油茶丰产林,全县油茶丰产林面积可望达到30万亩、茶油产量有望达到1000万公斤,相当于置换出20万亩耕地用来种植粮食,这不仅对保障食用油供给应,而且对于缓解粮油争地、林农争地矛盾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油茶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其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2009年我县油茶籽售价已突破8000/吨,毛油价格超过4万元/吨,副产品茶饼售价接近2000/吨。据测算,每亩油茶的产值为油菜的4倍、花生的15倍以上,一个农户种植45亩油茶丰产林,稳产期后年收入超过万元。

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具有明显的保健功能。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90%以上,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出7个百分点,不饱和脂肪酸易于被人体吸收且有降低血脂中胆固醇的作用,可有效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防止因血管硬化而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脏负担加重;茶油维生素E含量是橄榄油的2倍,茶油中还含有其它油类所没有的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维生素E、茶多酚和山茶甙能够阻止过氧化反应,既有利于茶油的贮藏,还能增强人体抗衰老和免疫能力。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茶油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油茶产品——茶油、茶饼、果壳均具有良好的精深加工前景。目前国内生产的冷榨精制茶油出口价达每市斤200元,茶油加工制成硬化油、硬脂酸、甘油等是日用化工的主要原料和橡胶工业、塑料工业必需应用的添加剂;茶饼提炼的茶皂素是日用化工(洗衣粉和洗发剂)的重要原料和人造板工业必用的优质乳化剂的中间产品,茶饼提取茶皂素后可作饲料;果壳加工可制成活性碳、糠醛、木糠醇、栲胶等产品,是十分重要的工业、化工原料。油茶产品精深加工后升值空间巨大。

油茶不仅经济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油茶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是荒山绿化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油茶四季常绿,叶繁花茂,房前屋后、路边种植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

二、新县自然条件与油茶产业发展

(一)新县油茶分布现状

新县是油茶自然分布的北缘,油荼在我县的水平分布范围极广。全县16个乡镇(区)及国有林场均有分布,总面积12万亩,以中东部的周河乡、新集镇、八里畈镇、沙窝镇最为集中,占总面积的80%以上。

新县油茶垂直分布在海拔100米至700米的中山、低山丘陵区。海拔100米至300米的低山丘陵区环境差异小,油茶分布范围广;海拔300米以上山区阴坡与阳坡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环境因子差异较大,随海拔高度升高,油茶集聚分布在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

新县油茶自然类型以寒露籽和霜降籽的早花类型为主。这也是对当地温度季节变化规律和授粉昆虫活动规律长期适应的结果。

(二)新县的自然条件基本适合普通油茶的生长发育

普通油茶正常生长发育的外部条件:年均气温1416℃,1月平均气温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一17℃(短期),盛花期日平均气温810C,大于或等于10℃的年积温4500~左右;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海拔500米以下的阳坡、半阳坡;土层厚度60厘米以上,土壤有机质23ph5.56.5

新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侵蚀性中山、浅山、丘陵和河谷交错分布,海拔高度100600米面积占总面积的70%5~右。境内中山、低山区阳坡下部和丘陵区栽培普通油茶,完全可以满足油茶生长发育对海拔、坡位、坡向、坡度等地形条件的要求。

新县林业用地土壤绝大部分为黄棕壤,ph6.25左右,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069%。速效磷28ppm,全氮含量0.0691%,速效钾72759pm,成土母岩主要有片麻岩、沙页岩等,岩石易风化成土快,土层深厚,土壤理化性质非常适合普通油茶的生长发育,油茶林经营过程中适时人工增施肥料可保障丰产、稳产。

新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变率较大的季风型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5.4℃,一月份平均气温2℃,七月份平均气温27.5℃,极端最低气温一17℃;年均日照时数2027小时;≥10℃的积温4822℃,持续227天;无霜期年均222天,初霜一般在11月上旬,终霜一般在3月下旬;年均降水量1373.4毫米,四季降水很不均匀,降水集中在春、夏季(38月占70.7%),秋、冬季干燥少雨。光热条件可满足油茶生长发育要求,降水的季节分布与油茶生长发育期的需水规律吻合程度较高。

新县地处长江、淮河分水岭,境内无污染性工业企业和过境污染,空气、水质清洁,不仅对油茶的生长发育有利而且也非常有利于生产绿色无公害油茶产品。

油茶为虫媒授粉植物,新县栽培油茶历史悠久,野外有大量的油茶地蜂等授粉昆虫资源,油茶林经营过程中只要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不破坏授粉昆虫的生活环境即可完全满足油茶授粉需求。

(三)新县自然环境中油茶生长发育主导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分析及丰产栽培对策

普通油茶属宽生态幅物种,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极强,我县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对油茶的生存威胁不大。地形、土壤和灾害性天气是影响我县油茶生育即油茶籽的产量和质量的主导因子。

1)地形

地形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和坡位4个主要要素。地形不是影响油茶开花结果的直接因子,地形的变化引起光、热、肥、气等因子的重新分配,从而对油茶的开花结果产生影响。

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下降,特别是海拔达到一定高度后,有效积温不足、冰冻将成为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因素;相对高差过大将缩短山坡下部的光照时间。新县适宜油茶栽培的海拔高度为100600米,相对高差不超过200米。

坡向主要影响光照时间、风速和温度。北坡光照时间短,光辐射总量只有南坡的5060%。光照不足导致油茶光合产物总量少,物质积累少,油茶林产量低且油茶籽含油率低。北坡油茶花期和幼果期易受寒潮、霜滤危害,影响油茶的授粉孕果和幼果安全越冬。北坡秋冬季温度低,授粉昆虫活动性差,油茶坐果率低。新县适宜油茶栽培的坡向主要是南坡、东南坡、西南坡、西坡、东坡。

坡度影响土壤厚度、土壤肥力和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坡度愈大,则水土流失程度愈强,土壤愈浅薄、贫瘠。油茶种植的坡度以25度以下为宜。

坡位影响光照和土壤肥力,从山瘠到山麓,日照时间变短、土壤肥力和土壤水分则逐渐增加。油茶种植的坡位一般以山坡中下部和山麓为好,但相对高差过大和狭窄山谷的下部、山麓不宜作油茶造林地。

2)土壤

土壤肥力低是限制新县油茶林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据亚林所研究,在其他生态因子适合条件下,油茶林亩产油25公斤以上,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3%以上、全氮含量0.2%以上、速效磷8毫克/千克以上、有效钾150毫克/千克以上。新县黄棕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有1%左右、全氮含量0.07%、有效钾70毫克/千克。新县油茶种植过程中应注重施用有机肥、氮肥、钾肥和磷肥。

三、良种苗木培育技术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规定》的通知(林场发[2008]253号),国家投资或以国家投资为主的油茶新造林项目必须使用通过国家级或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苗木生产实行“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

油茶良种苗木繁育方式有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嫁接分一年生苗砧嫁接和芽苗砧嫁接。芽苗砧嫁接具有嫁接成活率高、穗条利用充分、便于规模化生产、苗木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是目前生产中最常用的油茶良种苗木繁育方式。

(一)芽砧苗培育

头年茶果采收时,选择充分成熟、经12天暴晒后再阴干脱粒或直接在室内阴干脱粒的茶籽,选取饱满、粒大(粒重23克)种子在室内摊晾35天,待种子含水率降至1315%时贮藏,贮藏方式有室内沙藏或恒温库冷藏。2月下旬至3月上旬气温稳定后取出种子,用洁净河沙筑11.5米宽沙床,底部沙层厚度1015厘米,刮平后均匀铺摊一层种子(不要重叠),上覆10厘米以上沙层,最多可铺摊二层种子。沙的湿度以用手握成团、松后不散为宜。沙床管理,既要防止床面过干影响砧苗粗度,又要严防积水引起下层种子、砧苗腐烂。可在床面上覆盖薄膜或草帘增温保湿。砧苗长到.5厘米时,即可作芽苗砧进行嫁接。

(二)圃地准备

圃地宜选择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pH5.56.5、未育过油茶苗的水稻田。高湿排水不良、粘重板结或干燥的砂土、碱性土不宜作苗圃。

用作圃地的稻田头年必须深翻,经过冬天的风化,嫁接前1个月每亩施土杂肥(或人畜粪)20担或复合肥100公斤作底肥,施肥时每亩撒施硫酸亚铁5公斤、敌百虫0.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作成床面宽11.2米苗床。苗床作好后盖上一层黄心土(最好是花岗岩风化土),定植前2天床面喷乙草胺一次,以减少杂草及病虫危害。嫁接前搭好荫棚,棚高1.82米,盖好遮阳网,‘使其遮荫度在70%左右为宜。准备好塑料拱棚材料。

(三)接穗准备

供采穗的品种必须是通过国家级或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采穗林应为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认定的油茶良种采穗圃。一般选用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春梢作接穗,粗度0.20.3厘米。采穗时间以阴天或晴天上午10点前、下午5点后为宜。接穗宜随采随用,采下的穗条要立即剪去多余的叶片,用湿布包裹,严格做好接穗保鲜。如需远距离调运,将枝条捆成几十根一束,基部用脱脂棉包裹浸湿,用纸箱或铁桶盛装,避免挤压和失水。运回后,立即解去捆扎带,插放于阴凉处或暗室、薯窖的湿砂中。贮藏时间不宜超过一星期。接穗采集、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保湿,但不要在穗条上直接洒水。

(四)嫁接

1)嫁接工具:一般用单面刀片。另外将铝箔皮剪开,剪成2×1厘米的长条形备用。

2)嫁接时间:5月上旬,油茶当年生春梢半木质化、芽砧苗胚茎长度达5厘米时进行嫁接。嫁接时机是成活的关键,接穗叶片开始革质化(发绿)、芽砧苗胚茎仍为白色时嫁接成活率最高。接穗腋芽的饱满程度是影响嫁接苗高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腋芽饱满,抽梢早、高生长旺盛。

3)嫁接操作

① 起砧苗:从沙床下部起挖,完整地清出砧苗,用清水冼净沙子,盛于通气容器中保湿待用。

② 削苗砧:将砧苗横放于操作台的小木板上,在子叶柄上部34厘米处平切断,通过胚茎中心由下向上纵切,切口长1.52.5厘米,套上铝箔圈待用。

③ 削接穗:将接穗倒拿在左手姆指与中指之间,一面紧贴食指尖上,在腋芽下方0.20.3厘米处两侧各斜削一刀,削成楔形,楔形两面等厚或腋芽所在面稍厚,长削面长度1.52.5厘米左右,短削面长度1.22.2厘米左右,长短削面差距0.30.5厘米。每个削面要一次削成且要平整光滑。最后在腋芽上方0.20.3厘米处切断,同时剪去接穗1/31/2的叶片,形成半叶一芽的接穗,可立即用于嫁接,也可短时放于清水中待用。

④ 嵌接穗、绑扎:将接穗的楔形削面插入砧苗切口并对齐外皮层,如砧、穗粗细不一时,对齐一面即可。接穗插入后在嵌接处捏紧铝箔片并扭转。保留砧苗胚根46厘米,多余部分切除后即可定植。绑扎松紧程度是否适当是嫁接成活的关键,手提接芽,穗砧分离,说明绑扎过松;绑扎处形成缢痕说明绑扎过紧,易损伤砧苗嫩茎,同样不利于成活。

⑤ 栽植:将已绑扎好的嫁接体,及时栽植在已准备好的苗床。栽植密度以行距1012厘米、株距5厘米为宜,每亩定植1012万株。栽植方法是用干净树枝或竹片在苗床上打直径23厘米、深56厘米小洞,放入嫁接体,深度以露出接口的铝片为宜。裁后洒透定根水。为了保湿,取长为1.82米的竹蔑条若干,弯成拱形插于苗床两边,再盖上塑料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封压严实。

(五)苗床管理

1)保湿:保湿是保证嫁接成活的关键之一。嫁接后3040天内不要揭开塑料膜,塑料膜有破损的要及时修补。接口愈合且砧苗生根后方可开始揭膜。

2)遮荫:嫁接前搭好遮荫棚,棚架高度控制在2米左右,既便于管理施工,又有利于增加苗床散射光。棚架上覆遮阳网,遮阳网透光度在30%左右为宜。透光度过大,塑料拱棚内温度过高易导致苗木死亡,夏季炎热天气可通过在圃地四周增加围网的方式降低光照强度。过度遮荫也是有害的,在不产生日灼和拱棚内高温条件下,适当增加光照,特别是侧方散射光照,有利于嫁接成活和苗木生长。

3)揭膜:嫁接1个月后要随时观察嫁接苗的成活状况。当接穗腋芽已普遍萌动、少数苗木已经抽出新梢时即可揭膜,揭膜采取逐步揭膜方式即先通风12天后再揭膜,揭膜时间以雨后的早晚或阴天为宜。揭膜后两天内早晨和傍晚一定要全面喷水一次。

4)除萌去杂:揭膜后让苗木自然生长23天方可进行除萌,第一次除萌力争7天内完成,9月份前除萌34次,除萌的同时清除病、死苗和实生苗。

5)适时追肥:第一次除萌结束后应及时施追肥,以后每月施追肥一次至9月份为止。每亩用复合肥5公斤、尿素5公斤,配制成浓度0.30.5%肥液,用喷水壶直接浇洒于苗床。

6)病害防治:嫁接苗第一年病害主要有白绢病和炭疽病,以白绢病即菌核性根腐病为主。其发病症状:在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开始病株组织出现褐色,上面很快长出白色绵毛状物,并以网状向上部及土壤表面扩展,形成白色绢丝状膜层。防治办法:揭膜后全面喷洒一次0.5%的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清除带菌土,用19%硫酸铜液灌苗木根部或喷洒50%多菌灵1000倍液、1%波尔多液,消毒保苗。

7)拆除遮荫棚:9月中旬天气逐渐转凉,选择持续阴雨天拆除荫棚。

(六)出圃

当年嫁接苗高度达15厘米以上、基径(嫁接口上)0.25厘米以上时可用于造林。出圃苗木要求嫁接口愈合良好、无萌蘖、充分木质化且有较多的须根。取苗前应浇水,取苗时应用小铁铲或竹片距苗基8厘米左右、以60度角度入土截断主根,右手下压铁铲或竹片,左手轻提苗木,保留根系长度1015厘米,尽可能地多带宿土。

弱小苗木应移床或留床培育,留床苗应于早春用锋利的平头铁锹断根,断根后应及时浇一次透水。两年生苗高30厘米以上、基径(嫁接口上)0.3厘米以上,主干上有分枝。

四、丰产林营造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

油茶为强阳性树种、喜酸性土。我县的丘陵山地都可选为油茶的造林地。

为达高产稳产,宜选择土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向阳的丘陵低山地区、酸性至微酸性的壤土至中粘土为宜,碱性土和沙土不宜选作油茶造林地;海拔高度,以100500米为宜,相对高差200米以下;选择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林地坡向以南向、东向或东南向为好;坡度以25度以下为宜;坡位通常选择中坡和下坡;山区谷地宽度不足50米的两侧山坡及谷底,不宜选用。

(二)良种壮苗准备

1)良种

我县位于油茶自然分布区的北部边缘区,为满足油茶授粉要求,以普通油茶早花类型或寒露籽为主栽品种。

油茶丰产林造林必须采用国家或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优良无性系。经我县和周边县弓1种试验,初步认定岑溪软枝油、长林系列及部分湘林系列品种适合我县栽培。

2)壮苗

选择12年生优良无性系芽砧嫁接苗。壮苗的标准是:顶芽饱满,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且须根损伤少,无病虫害。一年生苗高15厘米、基径(嫁接口上)0.25厘米以上;二年生苗高30厘米、基径0.3厘米以上;容器苗高10厘米、基径粗0.2厘米以上。

3)合理配置

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选用花期相近的多个无性系混合栽培,有利于提高油茶坐果率。据江西亚林中心试验,45个以上花期相近的无性系混合、隔株、隔行栽植自然坐果率达60%以上,较同一无性系造成林自然座果率提高20%以上,而混合、,隔株、隔行三种配合栽植方式之间自然坐果率差别不大。

(三)科学整地

1)整地方式

坡度在15度以下,可实行全垦+大穴整地。全垦深度:山区2025厘米,丘陵2530厘米。栽植穴规格:50×50×50厘米。全垦整地要适当保留山顶、山腰和山脚部位的植被。

坡度在1525度,采取水平撩壕或带状+大穴整地。水平撩壕整地,挖宽60厘米深50厘米的壕沟,将杂草、表土填入沟内,筑成外高内低的梯土带,在梯带内侧开一条深宽2030厘米的竹节沟,以利蓄水保土;带状+大穴整地,沿等高线进行,带面宽在2米以上,带内全垦,带间保留原有植被,栽植穴规格:50×50×50厘米。

结合种植穴回填土,每穴施氮磷钾复合肥0.25公斤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公斤。肥料要与穴内底土充分拌匀并尽量避免与苗根直接接触。

2)整地时间

整地至少应在栽植前一个月完成,以910月间完成为好。

(四)合理密度

造林密度应根据坡度、土壤肥力及是否间作确定。

纯林初植密度74107/亩。以2.5×2.5米、2.5×3米、3×3米株行距较适宜。

茶农间种的初植密度5383/亩。以2.5×5米、2.5×4米、2×4米株行距较适宜。

在上述密度范围内,坡度平缓、土壤深厚、肥沃的,可适当稀植,即适当加大株行距;反之,应适当密植,即缩小株行距。

(五)科学栽植

我县最适造林季节是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动前,即12月至次年2月间,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可进行补植补造,容器苗还可在雨季造林。具体栽植时间以雨雪后土壤湿润而不泥泞的阴雨天为最好。连续晴天、土壤干燥、风速较大时应暂停栽植,把苗根蘸泥浆水后假植于造林地周边,切忌长时间曝晒苗木。苗木较大或分枝较多的要修除部分枝叶后栽植;栽植时细土回填,分层压实,扶正苗木,深浅适中(嫁接口与地面平),做到根系舒展、根土密接,栽后树蔸处培土成馒头状。

(六)强化抚育

1)除草松土

造林当年除草松土1次,以后(23年)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间,第二次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造林当年松土深度以35厘米为宜,以后逐年加深;幼树兜边宜浅,向外可逐渐加深;无性系苗宜浅,实生苗宜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

油茶林也可采用化学药剂除草,油茶叶片已革质化时每亩用草甘膦1.52.0公斤兑水3060公斤,于杂草生长旺盛季节施用。

2)幼林施肥

油茶幼林施肥是促进幼苗、幼树生长成形和提高油茶林早期产量的重要措施。

油茶幼林施肥可采用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两种方式。

土壤施肥一年两次,冬施迟效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等营养元素的有效含量。施用量每亩20担(约1000公斤)。

为维持适宜油茶生长的偏酸性土壤环境,施用有机肥时可适当添加硫酸亚铁,添加量每亩5公斤。也可用间作绿肥代替冬施迟效肥;春施偏酸性或中性速效肥,如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硝酸钾等,以加快幼苗的营养生长。施用量随林龄而增加,每亩施尿素或硫酸铵310公斤、过磷酸钙310公斤、硝酸钾0.51公斤。

土壤施肥可用撤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撤施即将肥料均匀地撤布在树冠周围,结合中耕翻入土中。环状沟施,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30厘米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放射状沟施,即沿树冠中轴开放射状沟施入。

叶面施肥是指在每年45月,叶面喷施浓度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尿素混合液,以快速补充幼苗所需的氮、磷、钾三元素。

3)幼树整形

油茶芽砧苗造林部分植株当年即可成花,造林后3年内应及时抹除花芽以促进幼苗的营养生长。油茶幼树整形方法分两步:首先是养干。造林后第12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应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第二步是定形。主干高60厘米时在主干四周选留34个强壮主枝,每一主枝上的副主枝数目,以树体大小和二主枝间距离而定。修剪最适时期是早春。修剪后及时除萌。

4)林地间作

幼林期林地植被盖度低,适当间作不仅可减少林地水土流失、降低杂草对幼苗的危害程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同时可增加林农早期经济收入。间种作物种类的选择,以不与油茶争光、争肥、争水为原则,故高杆、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不宜选用,以间种花生、豆类等农作物和满园花、紫花苕子、印度豇豆、日本青、三叶猪屎豆等绿肥为宜。间种绿肥的应及时压青。

五、成林经营措施

(一)垦复

油茶进入结果期后,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类型,每年至少浅锄一次,3年深挖一次。浅锄的时间,我县以夏季高温炎热天气到来之前的67月份为宜,此时浅锄可以降低土壤水分的散失速度、抑制杂草争夺水分和养分,为油茶果进入膨大期创造良好的水、光、养分条件。浅锄深度10厘米左右,树冠投影范围内宜浅,以不伤或少伤油茶毛细根为原则;深挖应在休眠期即12月至次年1月间进行,深度在1520厘米,树冠投影范围内宜浅。

地势平缓、坡度在15。以下的油茶林地,可全垦,坡面过长可在山顶、山腰和山脚留不垦带;坡度在15。以上,特别是砂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宜采用带垦,挖一带留一带,隔年轮换。

(二)施肥

新县油茶林土壤主要是黄棕壤,其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只有丰产油茶林(亩产油25公斤以上)要求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限的30%左右,有效钾含量只能满足丰产油茶林需求的50%。土壤中有机质、氮、钾含量低是限制新县油茶林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县油茶成林施肥以施有机肥为主,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油茶生长状况以及生长的不同时期,选择性地施用氮、磷、钾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要注重施用磷钾肥;大年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小年以氮、磷肥为主。每年每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或复合肥50公斤以上,并根据具体情况增施硫酸铵、过磷酸钙、硝酸钾等肥料。绿肥上山、枯饼还山也是提高油茶林地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三)修剪

油茶属春梢成花,故其成林树以疏剪为主。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次年树液流动前,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细弱内膛枝、脚枝、徒长枝等。修剪时要因树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重剪;强树轻剪。

(四)调整密度

密植林地,一般10年左右枝叶互相覆盖,通风透光不良,空气湿度增大,病虫危害加剧,结果层外移、上移。此时应根据单株生长及结果情况和株间影响程度,在23年内,分12次进行密度调整,伐除弱小株、霸王株、病弱株和过密株,使调整后郁闭度在0.60.8之间。

(五)保蜂授粉

油茶自花授粉不育率较高,异花昆虫授粉效果最好,故油茶林中尽量少用农药、化肥,以保护油茶主要授粉昆虫野生土蜜蜂,有条件的可人工弓I蜂和养蜂。

六、油茶低产林改造

(一)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原则

油茶低产林改造首先应认真分析其成因,抓住导致低产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垦复、施肥、调整密度、修剪、换种、更新等措施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改造。对于林分结构基本合理、品种类型半数以上优良、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采取垦复、施肥、调整密度、修剪、防病治虫等集约经营措施;对于立地条件较好、油茶树布局基本合理且大部分植株处于中壮龄,但老、残:病、劣株占全林的1/3以上的,采取高接换种为主,辅以垦复、施肥、调整密度、修剪、防病治虫等集约经营措施进行改造;对于立地条件较好,但老、劣、病、残植株占全林2/3以上的,则采取更新措施;对于立地条件不适宜油茶生长发育的,则应改换树种。

(二)油茶高接换种技术(嵌合接)

1)嫁接时间:油茶高枝嫁接以夏季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宜。

2)采接穗:接穗应选择树冠中上部当年抽生且半木质化的春梢,要求叶、芽新鲜饱满,无病虫害。就地嫁接可根据用量用,剪刀剪下穗条装入筐内,上覆湿毛巾保湿即可;若需长途运输,需剪下枝条基部23节老枝,30根或50根扎捆,用脱脂棉浸水包紧枝条基部,然后装人纸箱运输,途中适量补充水份,到达后将穗条解把插入准备好的细沙贮藏(通风的室内),或置于保鲜库中,注意浇水保湿,嫁接时叶、芽新鲜,叶片不掉落即可使用。

3)嫁接位置与嫁接量的确定:嫁接位置宜选在主要骨干枝上易撕皮、光滑的部位。每一枝干可嫁接35个芽。

4)嫁接操作

① 嫁接部位处理:用湿布(毛巾)擦净嫁接部位灰尘,清理小枝,使嫁接部位干净光滑。

② 树干撕皮:用刀片在嫁接部位平行竖划两刀,深达木质部,长1.52.0厘米,宽度视接穗粗度而定。上面横切一刀,呈“门”形,撕开树皮上端,待装入接穗。

③ 削接穗:选健壮饱满芽段,先将芽基部留1.52厘米长切断,切口成契形。在芽的正背面平削一刀,削面要光滑,深达形成层,略带木质部,然后在芽上方0.5厘米处切断,切口与接穗成直角,剪掉半张叶片。

④ 嵌合绑扎:撕开树皮,迅速装入削好的接穗,使接穗削面与砧木撕皮口紧密嵌合,对齐两边形成层,用0.81厘米宽韧性较强的薄膜条将穗、芽绑扎结实。照此操作方法在同一干段嫁接35个芽后即用准备好的塑料方块膜(规格为2025厘米)罩住接芽,上端捆紧,预防雨水流人罩内,中间成圆柱形鼓气状,下端捆绑略松,以不通气为宜。罩上薄膜罩主要是防雨保湿。

⑤ 高枝换接后的管理:油茶高接后要经常检查,薄膜罩漏气要及时补罩,罩内积水要及时排水。3040天后接芽基本愈合,芽体膨大开始抽梢,接芽抽出新梢0.20.4厘米长时即可拆除薄膜罩,拆罩应选择阴雨天或晴天傍晚进行。拆罩后及时抹除萌芽。9月份截掉原树冠,嫁接部位上留50厘米树干,用于绑扶接穗抽生的新梢。第二年春季全部解除绑条适时追肥,促进树校生长旺盛,尽快形成树冠,早实丰产。

七、主要病虫害防治

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等。主要虫害有蛀茎虫、茶梢蛾、天牛、象鼻虫、尺蠖、茶毛虫、金龟子、叶蜂等。新县油茶病害主要是炭疽病、软腐病,虫害主要是油茶尺蠖、茶毛虫等食叶害虫,虫害一般危害较轻。

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防重于治”、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空气湿度过大易使油茶感染炭疽病。油茶造林地应选择光照充足、较干爽的阳坡和半阳坡。油茶林经营过程中应将密度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采取疏伐、修剪等措施保持林地郁闭度在0.60.8之间。

在垦复、施肥、果实采收等经营过程中要及时清理病株、病枝、病叶和病果,杀死虫卵和虫蛹。

不用或少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保护黑缘瓢虫、大红瓢虫、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防治油茶尺蠖,抑制介壳虫的繁衍,减轻油茶烟煤病的危害。

油茶病害严重时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进行防治;虫害严重时用90%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防治。

八、果实采收与处理

(一)果实采收

油茶果的油脂转化主要是在采收前一个月内完成。种仁含油率每35天就能提高一个百分点。因此,坚持适时采收是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

油茶果适宜的采收期是在果实成熟期前3天开始到后7天完成。严禁提早采摘。

茶果实成熟的外观表现是:果皮光滑,绒毛脱落,色泽变亮。红皮类型的果实成熟时果皮红中带黄,青皮类型青中带白。种壳呈深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种仁白中带黄,呈现油壳。

采收果实时正是油茶含苞待放时期,严禁折枝取果。

(二)果实处理

油茶果实离树后有一个生理后熟过程,果实堆放在可以遮雨的室内23天,能够使种仁含油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油茶果采回后最好在室内堆放24天,堆放厚度60厘米以下。堆放24天的茶果要及时日晒脱粒,暴晒时的摊放厚度510厘米,每天翻动12次,23天后茶籽即可脱出,脱出的茶籽再经57天暴晒,含水量可降至8%左右,除净

杂物,装入透气容器内,进仓待榨。


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名录

序号

良种名称

良种编号

选育单位

适生区域

1

岑溪软枝油茶

S—SC—CO—011—2002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连县,广西南宁、桂林,江西赣州、南昌,福建闽侯,贵州贵阳,湖南长沙,浙江富阳,安徽黄山,湖北武昌,河南新县。

2

GLs赣州油1

S—SC—CO—012—2002

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南部。

3

GLs赣州油2

S—SC—CO—013—2002

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南部。

4

桂无2

S—SC—CO011—2005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湖南、江西等省的油茶产区。

5

桂无3

S—SC—CO012—2005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湖南、江西等省的油茶产区。

6

桂无5

S—SC—CO—013—2005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湖南、江西等省的油茶产区。.

7

湘林1

S—SC—CO013—2006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南方油茶中心产区。

8

湘林104

S—SC—CO014—2006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北部、东北部、中部和广西北部、江西西部等寒露籽传统产区。

9

湘林xLCl5

S—SC—CO015—2006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南方油茶中心产区。

10

湘林xL4

R—SF—CO—005—2006(认定5)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南方油茶中心产区。

11

5

R—sF—CO006—2006(认定5)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南方油茶中心产区。

12

赣石84—8

S—SC—CO003—2007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

13

赣抚20

S—SC—CO—004—2007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

14

赣永6

S—SC—CO005—2007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

15

赣兴48

S—SC—CO006—2007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

16

赣无1

S—SC—CO—007—2007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

l7

GLS赣州油3

S—SC—CO—008—2007

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南部。

18

GLS赣州油4

S—SC—CO009—2007

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南部。

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名录

序号

良种名称

良种编号

选育单位

适生区域.

19

GLS赣州油5

S-SC-CO-O10-2007

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南部。

20

亚林1

S-SC-CO—Ol12007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等油茶适生区。

21

亚林4

S-SC—CO012—2007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等油茶适生区。

22

亚林9

S-SC—CO013—2007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等油茶适生区一

23

岑软2

S-SC—CO0012008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湖南、江西、贵州油茶适生区。

24

岑软3

S-SC-CO002—2008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湖南、江西、贵州油茶适生区。-

25

桂无f

S-SC-CO-003-2008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湖南、江西油茶适生区。

26

桂无4

S-SC—CO004—2008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湖南、江西油茶适生区。,

27

长林3

S-SC-CO005—2008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浙江、江西、广西油茶适生区。

28

长林4

S-SC—CO006—2008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浙江、江西、广西.福建、湖北油茶适生区。

29

长林18

S-SC-CO007—2008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浙江、江西.广西,福建、湖北油茶适生区。

30

长林2l

S-SC-CO0082008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浙江,江西油茶适生区。

31

长林23

S-SC-CO0092008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浙江、江西油茶适生区。

32

长林27

S-SC-CO010-2008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浙江、江西、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油茶适生区。

33

长林40

S-SC-CO-01l2008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浙江、江西、广西、湖南油茶适生区。

34

长林53

S-SC-CO-012-2008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浙江、江西油茶适生区。

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名录

序号

良种名称

良种编号

选育单位

适生区域

35

长林55

S—SC—CO—Ol3—2008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渐江、江西、广西油茶适生区。

36

赣州油1

S—SC—CO014—2008

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广东,福建油茶适生区。

37

赣州油2

S—SC—CO01S2008

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省油茶适生区。

38

l/116

S—SC—C0016—2008

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省油茶适生区。

39

赣州油7

S—SC—C0017—2008

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广东、福建油茶适生区。

40

赣州油8

S—SC—CO—018—2008

江西省赣州市林、皿科学研究所

江西、广东、福建油茶适生区。

41

赣州油9

S—SC—CO—019—2008

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省油茶适生区。

42

8

S—SC—CO—0202008

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西、湖南、广西油茶迂生区。

43

190

S—SCCO—0212008

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西、湖南、广西油茶适生区,

44

447

SSC—CO022—2008

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西省油茶适生区。

45

赣石84—3

S—SC—CO023—2008

江西省林业抖学研究院

江西省油茶适生区。

46

赣石83—1

S—SC—CO0242008

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西,湖南;广西油茶适生区。

47

赣石83—4

S—SCC0—025—2008

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西、湖南、广西油茶适生区。

48

赣无2

S—SC—CO—026—2008

江西省棒业科学研究院

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

49

赣无11

S—SC—CO—027—1008

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

50

赣兴46

S—SC—CO—028—2008

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

51

赣永5

S—Se—CO—029—2008

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西省油茶适生区。

52

湘林5l

RSCCO2008(认定3)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油茶适生区。

53

湘林64

R—SCCO002—2008认定3)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瑚南油茶适生区。

54

XLJ2

R—SFCO0032008(认定3)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油茶适生区。


油茶生产作业历

月份

发育期

主要作业内容

新造林

低产林改造

幼、成林管理

苗圃

1

休眠期

裸根苗植苗,造林地管护

深垦,施肥,修剪,调整密度

深垦,施肥,修剪整形,调整密度

排水冻床,准备种子,苗木出圃

2

发根期

裸根苗植苗,造林地管护

整形修剪,施肥

调整密度

施肥,修剪整形,调整密度

修筑苗床,沙床播种催芽,苗木出圃

3

荫动期

裸根苗容器苗植苗,造林地管护

施肥

施肥,修剪整形,调整密度

苗床施肥

4

萌芽期

容器苗植苗,造林地管护

标注换种株

及时排灌水,林地管护

苗床灭草松土,搭建遮荫棚

5

抽梢期

造林地管护

高接换种,追施促花肥

林地管护,追施促花、

促梢肥

床面消毒,嫁接育苗,搭建塑料拱棚

6

花芽分化期

造林地管护

高接株接后管理,追

浅锄除草

揭膜,喷药防病,除荫,追肥

7

花芽分化期

浅锄除草,造林地管护

高接株接后管理(绑支架、解绑)

浅锄除草

喷药防病,除荫,追肥

8

果实膨大期

浅锄除草,造林地管护

追施促果肥,及时排灌水

追施促果肥,及时排灌水

喷药防病,除荫,清理实生苗,追肥

9

油脂积累期

林地清理,整地

采收前林地清理,撤遮荫罩

采收前林地清理

除荫,清理实生苗,追肥

10

果实成熟期

整地

果实采收处理,低改前调查、设计

果实采收处理

清理实生苗,准备次年育苗种子

11

根系生长期

整地

低改前调查、设计

深垦,施肥,修剪,调整密度

苗木出圃前调查,种子贮藏

12

休眠期

整地,裸根苗植苗

深垦,施肥,修剪,调整密度

深垦,施肥,修剪,调整密度

苗木出圃